查看原文
其他

看到追星的孩子,我开始担忧孩子的青春期

小土和小伙伴 小土大橙子 2022-03-28
小土叨叨:昨天我刷微博,看到好多人在讨论粉圈的事情,大概浏览了一下,惊叹于事情的复杂和波及的程度,就在微博发了一条感慨,结果收到很多的评论。 


事情本身,就不多评论了,这篇来说说,每次看到这类新闻时,横在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人心头的一些大石头:

有一天孩子也狂热追星,怎么办?
这些狂热的背后,是怎样的心理动因?
因为追星厌学,迷失自我怎么办?
跟坏榜样学坏了怎么办?
什么程度的追星是可以支持的?
什么样程度的需要引起警惕?
又该如何帮助TA度过呢?


带着这些疑问了看了一些分析追星现象的心理书籍,这篇来说说感受,也跟大家一起探讨。 


01 
追星的心理现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追星这件事,我并不主张一刀切地去反对。要讨论追星,我们先来看看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岳晓东先生,分析了追星现象中的五大心理作用:

1 宣泄作用(abreaction effect) 

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精力在这个过程中被宣泄出来,得到慰藉。比如,歌声中我们找到情感共鸣,一些老歌总让人潸然泪下,追一些剧,总是代入感特别强,仿佛剧中人真的存在,从而得到精神寄托。 

2 投射作用(Projective effect)

人们将自我的梦想、欲望甚至于缺憾投射到偶像身上,聊以自慰。 比如,有些女友粉寄希望于偶像永远单身,无法接受偶像的恋爱对象。

3 认同作用(identification effect)

接受偶像的言行和价值,作为自己的榜样,给自已提供成长的养分。当偶像实现了某个目标的时候,我们与有荣焉,用专业的名词来说,产生了自我效能感的体验。

4 补偿作用(compensation effect) 

通过崇拜偶像获取自我感受和人际交往的满足,我们喜欢一个强者时,似乎能感受到自己也变得强大了。 很多男孩喜欢球星、运动员也是因为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5 归属作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把人的心理需求,从低到高分为5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而归属和爱的需求是青少年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和父母疏离,追星成为了青少年寻找归属和爱的方式。青少年渴望被集体接纳,与群体保持一致,追星也使得自身和群体增加了交流的机会。 

从追星的诸多心理作用中,我们也不难感受到,在成长的过程中,寻找偶像、偶像崇拜,是自然而然会产生的需求。 


02
我们为什么担心?

追星其实是不分年龄的,即便我们已经成年,有时候也难免“老夫聊发少年狂”。

但我们之所以担心青少年,是作为青春期的过来人,当回想起自己青春期,深知这个阶段的残酷、迷茫和愤怒,绝不只是单纯的美好。这个时期,感情是冲动的,情绪是无限扩大的,容易走入牛角尖,容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往往雪上加霜的是,作为发育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在青春期的孩子眼中,父母的威权地位已经失去,甚至走上了彼此的对立面,冲突一触即发。


我们公号读者的孩子现在普遍还比较小。在我们大呼 T2 H3 (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的时候,过来人也在摇摇头看着我们:这还没到青春期呢。两三岁的孩子即便再调皮,在他们心目中,对父母也充满了崇拜和依恋,青春期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

著名作家麦家就曾回忆过,初二开始,他的孩子关上房门,一关就是三年,一千多个日子里,不准父母踏入自己的世界。只要父母试图交流,就会发生冲突。而孩子的愤怒,父母甚至不知从何而起,只能说是青春给他的。

麦家说,我相信,至少三分之一的孩子的青春都是难过的,我的青春一点都不比我儿子的好过。这是青春犯的罪,而没有人愿意遭这个罪。这是成长带来的痛,是一层层茧,每个人都要经历,每个人都得去突破,没有人可以帮忙,也帮不了忙。

迷茫、冲动、无助、封闭......因为经历过,所以害怕。 


03
好还是坏,在于怎么做
 

网络的存在让一切更加直白无过滤的呈现,加上群集的效应,好的、坏的都会放大,能够明显感受到,也许现在的孩子所面临的信息层面的冲击,比我们的青春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喜欢、追逐,像浪潮一样席卷而来,呼啸而至,带给我们热情和力量。当它过去时,又会给人深深的空虚感。 

追星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人追星追着追着自己就迷失了,有的人追星则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乃至和偶像并肩。 

岳晓东先生书中,将追星根据自尊自信程度的的不同,分为四种:


自恋型追星就像私生饭,对明星提出过分要求,肆意妄为。自卑型追星无法从偶像身上汲取有益于自己人生的正能量,自误型追星,则自尊水平低,甚至作出一些自残行为。

现在的非理性追星比以前要复杂很多,各种的活动,打榜、控评、反黑,举报,超出经济承受能力买周边买代言,攀比,堵机场......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以至于迷失。

“脑残式追星”和“正能量追星”的根本区别,也许就在于是自我是否强大,是否能够独立思考,自我足够强大,就不会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幻想出来的人身上,不会把别人的成就当成是自己的,不会迷失自己,而是把偶像精神内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


04
爱人先自爱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偶像崇拜理解为个体将儿童时期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移到青少年时期对异性的浪漫式依恋的一种表现。 

很多青少年,尤其小女孩对偶像的爱有一些独特点,被成为“普塞克式爱”:

1 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的认知 ,爱的只是明星的人设而不是他的人本身。 
2 单向情感交流,充满了虚幻和神秘,一旦毁灭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感。 
3 双趋情绪体验(巨大的激情和动力,巨大的困惑和压力,情绪波动很大)

太多东西只是自己幻想出来的海市蜃楼,有朝一日梦碎,乃至于自暴自弃。 
世界那么广大,你以为那就是光,就是全世界,只不过因为还太年轻,人生的路才走到山脚下,没到半山腰。

人首先要爱自己,才能有力量去爱别人,因为爱别人,更要善待他人,爱一个人不能成为伤害其它人的理由。

很多次网络风潮中,看到一些小女孩,不过十几岁,还未成年,却要死要活,迷失自我,为人父母,见知如何不心痛呢。


05
我们能做什么?


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想下面几点是很重要的。

1 保持沟通

可能我们的孩子都还小,还只有我们嫌他们烦,没体会过他们嫌我们。

2016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过一个《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家长与子女聊天的话题多集中在“学习”和“学校”两方面,二者合计接近五成,而这类沟通多为事务型沟通,且沟通方式也多为单一的“家长询问,子女回答”的模式。

重要的情感型沟通方面,在初中生亲子间也远远不足。
有27.04%的家长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孩子不愿对我说心里话”。
而当初中生有心事时,愿意和家长分享的比例仅为17.87%,远远低于愿意与朋友和同学分享心事的比例(55.54%)。
同样,当父母心情不好时,向子女倾诉的比例也仅为4.10%。

虽说有青春期叛逆等比较客观的原因,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随着孩子进入学龄,有爱流动的沟通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2 有爱的成长环境做后盾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类型分为4类:



专制型:
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专制型的父母就是比较常见的控制欲较强的父母,和他们在一起孩子的更容易焦虑,也表现得不快乐、低自尊、不自信,遇到挫折很容易产生敌对态度。


放任型:
放任型的父母很疼爱孩子,这样的疼爱常常是没有理智的,他们接纳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但是从来不给予建设性的意见,这样过分的放纵和放任自流,让孩子还不具备辨别能力时就自己做决定。

不过问型:
这类父母不爱孩子,他们自我发展不够完整,在为人父母后自我退缩,回避养育孩子的责任。从来不会提出要求,对孩子的一切不闻不问。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孩子的依恋、认知、情感和社交技能全都会受阻。

权威型:
父母表现出对孩子的想法有着高度的包容和接纳,日常中恰到好处的管理并给予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对孩子的需求有高度敏感的回应,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并给予建设性建议。

权威型的养育方式,是最适合孩子也是最理想的方式。

不难看出以上四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轨迹,我想也正因为不当的养育方式,会让一些孩子误入歧途。

有人把父母比做一张弓,孩子是终究要射向宇宙天地的一支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在“家庭”这个小小的场所给他们足够的滋养,有界限有规则,孩子的成长才会稳当,最终能独立面对风雨,能做自己的主人,不成为他人的傀儡。


3 丰富的眼界

丰富的眼界不是说就要去北美、欧洲旅游。书就是打开眼界最好的媒介。也可以从小有意识地培养文艺和体育的兴趣爱好。通过阅读,孩子可以接触的世界就太广大了,有丰富的爱好,见过山海,知道世界广大,要想落入不理智追星一族也难。

4 独立思考 ,不要非黑即白

孩子的认知能力受到年龄的局限,这是肯定的。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小学生、中学生能像成年人一样思考。但让人放心的孩子绝不是哪一天忽然就开窍了,而是慢慢长成的。

家长练习放手,孩子学习思考和承担责任。即便是集体之中,孩子也不容易从众、迷失。


06
写在最后

我们没有人敢打包票孩子的青春期会平稳,也没有人能够替自己孩子走过。

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为我们的亲情账户里多储存一些爱,那么最起码,当孩子步入青春期,我们最起码有沟通和交流的基础。

启发孩子寻求偶像身上的闪光点,那些努力、那些奋斗,那些不易,而不是总看到镁光灯下的闪耀,寄希望于霸道总裁剧本,寄希望于一切的幸福从天而降,不劳而获。

把偶像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我是两个男孩蛋蛋定定的妈妈,蛋蛋7岁,定定2岁半。我是《婴幼儿睡眠全书》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本硕,巨蟹座理工女,爱思考擅总结。从老大出生后开始写自媒体,6年时间,一字一句写成了百万读者信任的博主。
可能你也是无意中关注到这个号,不管经历着什么,请相信生活会变好,人生种种只是经历,终会拨云见日。在大大的世界,小小的努力,我们一起做更有力量的父母。
你有过这样的担心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